目前较为公认的对于溶剂效应的理解为稀释剂溶剂强度大于流动相时造成色谱峰变形的现象。如用纯乙腈溶解样品,注入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的反相系统中,会造成峰分叉或拖尾的结果。但是这种概念不能解释实践中其他由稀释剂导致的色谱行为异常现象,如溶出曲线研究中pH6.8溶出介质的溶出样品主峰峰型异常、或加入SDS助溶后峰分叉等情况,这些情况中稀释剂的溶剂强度并不一定大于流动相,但是却发生了色谱行为异常的现象。
鉴于许多由稀释剂导致的色谱行为异常现象不能用目前的溶剂效应进行解释,有必要将溶剂效应的概念进行重新阐述:溶剂效应,是指由于供试品中特定组分在稀释剂与流动相中所处状态的差异对色谱行为的不利影响。如果这种不利影响较为严重,则可能造成明显的色谱行为异常,如峰分叉、拖尾等。
本次课程将探讨溶剂效应的表征、原理及其解决办法。
本次直播占小兵老师将从以下几点展开分享:
一、概述
二、溶剂效应的概念
三、溶剂效应的表征
四、溶剂效应的原理及解决方法
1、洗脱能力
2、电离状态
3、离子缔合
4、互变平衡
5、总结
五、稀释剂的概念衍生出的一些溶剂效应的特殊情况
本次直播免费,报名成功后,直播开始时进入观看即可。

扫码关注,了解最新课程信息

详情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
关注公众号
|
Copyright© 2018-2025 版权所有:药视网(京ICP备14042168号) 运维单位:药视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易云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当前视频4324个,累计观看1817975人次
本站视频及其相关资源归药视网所有,未经运维单位授权不得转录、转播;不得用于任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