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心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 直播预告
  • 直播详情
距直播开始还有

2023 药物重金属与农残检测技术研讨会

直播时间:2023-10-14 13:00

我要报名

请先点击“我要报名”进行报名。

2023 药物重金属与农残检测技术研讨会

近年来中药凭借功能、资源、价格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关注。但是,中药有害残留物问题却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国际形象。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霉素、农药残留、中药提取物及注射液中有害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已成为制约中药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瓶颈"。

 
嘉宾简介
  • 李云霞 老师

    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颈复康药业集团原质量副总;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兼任燕山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任。 在颈复康药业集团工作40,从基层工艺员、化验员干起,逐步到公司主管工艺及质量的副总,熟悉药品全过程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证,在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方面经验丰富,理论和实践能力很强。主持完成公司的9次GMP认证工作;多年进行工艺过程研究及质量管控;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级及奖励;主持公司多项独家产品的质量标准,收载《中国药典》。目前正在开展多项质量标准提升研究项目。

  • 李文龙 副研究员

    先后在浙江大学药学院、Duquesne University、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制药工艺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申报专利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浙江省药学会医药科技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各1次。参与编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应用实例》、《新编中国药材学》、《中药制药工艺学》等专著、教材3部。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委员、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等职务;担任《医药导报》、《中国药物经济学》、《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草药》等7种期刊编委、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J等国内外40余种期刊审稿专家。

  • 郑国帅

    LCMS应用工程师,硕士,2015年加入赛默飞,担任LC-MS小分子应用工程师。致力于小分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应用领域的方法工作,在药物杂质定性、定量分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 耿燕

    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12年加入珀金埃尔默,长期从事原子光谱应用和元素检测工作,现负责Perkinelmer原子光谱产品技术支持工作,支持AA,ICPOES和ICPMS产品

  • 夏正晴

    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实验室副主管。毕业于湖北民族大学,从事食品药品检验研究工作10余年。涉及化药、中药材、中成药的重金属检测及方法开发验证内容。

    课程中心(39课程) 更多 >  
  • 企业课堂
  •    
  • 全部课程
  •  CGT 
  •  疫苗 
  •  实验室产品和服务 
12下一页
NEWS & INFORMATIONS
新闻资讯
赛默飞世尔科技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以下简称 “城市环境所”) 在厦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战略合作的达成基于双方良好的沟通合作意向,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约定在大气环境监测、温室气体观测、工业园区智慧环保技术以及环境微塑料等领域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赛默飞与中科院城市环境所在大气环境观测与研究方面,之前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开展了连续三期的大气颗粒物自动与手工监测的比对研究。从2020年截止目前,福建、江苏以及安徽省部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国控点位(生态环境部直管,用于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与排名)进行了仪器更换,合作开展了大量的仪器选型研究与验收比对实验工作。 “十四五”以来,国家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未来五年重点任务之一,赛默飞一直以来为国内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解决方案,并持续推进本土化发展战略。我们将持续利用自身在环境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城市研究院在环境监测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升赛默飞在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推动中国本土环境研究机构成果转化,携手合作伙伴,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郑煜铭副所长表示:“近年来城市环境所在环境项目开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气环境研究团队在近海地基超级站集成应用、东南沿海大气污染成因科学问题探索以及地方空气质量改善技术支撑所取得了相关成效,此次与赛默飞达成战略合作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环境监测分析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本次战略合作的签约,双方承诺今后将加强高层交流、促进合作,不定期互访,根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与温室气体观测的需求,寻求双方共同发展方向与策略。